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3:43 点击次数:61
过年放鞭炮,本来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,图个喜庆热闹。结果不让放了,年味也跟着淡了。现在可好,上面倡议“禁改限”,一些地方又开始扭扭捏捏,搞得跟多大的事儿似的,有的地方放,有的地方不放,这是要逼着老百姓“错峰过年”吗?
河南省最近就出了这么个规定,九个城市春节可以限放烟花爆竹,另外九个城市继续全域禁止。这消息一出,网上立马炸开了锅。有人欢天喜地,有人唉声叹气,同在一个省,待遇咋就差这么多呢?
说白了,还是观念上的问题。一些地方官员可能觉得,放鞭炮会污染环境、扰民,甚至引发火灾,所以干脆一禁了之。可他们忘了,年味儿这东西,很大一部分就靠着这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撑着呢!
央视新闻都说了,“禁改限”后,年味更浓了。可不是嘛,过年不放鞭炮,跟吃饺子没醋一样,总觉得少了点啥。这鞭炮声,不仅是辞旧迎新的标志,更是咱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。
想当年,每到除夕夜,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,孩子们拿着小鞭炮追逐嬉闹,大人们围坐在一起聊天守岁,那叫一个热闹!现在倒好,不少地方冷冷清清,连点响动都没有,这年过得还有啥意思?
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,有些地方的小学居然还组织学生讨论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,把孩子们从小就教育成“反鞭炮人士”。这不明摆着要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断根吗?
只要做好安全措施,引导大家文明燃放,完全可以避免那些所谓的“危害”。与其因噎废食,不如想办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。
退一步说,就算真要禁放,也得有个统一标准吧?同一个省,有的地方能放,有的地方不能放,这不是人为制造矛盾吗?老百姓心里肯定不舒服。
说到底,“禁改限”是大势所趋,毕竟民意不可违。与其遮遮掩掩,不如大大方方地放开,让老百姓过个热闹年。安全教育和规范管理也不能少,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和谐共存。
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发展旅游,想方设法吸引游客。可如果连最基本的年味都保不住还谈什么文化传承?谁还愿意来感受这冷冰冰的“年文化”?
再说,燃放烟花爆竹也能带动不少就业,从生产到销售,都能提供不少工作岗位。这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,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。
也不能一味地放开,毕竟环境保护也很重要。如何在传统文化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,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
与其纠结于是否禁放,不如多想想怎么规范管理,比如划定专门的燃放区域,限制燃放时间和种类,加强安全宣传等等。
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节日庆典人家也没说要完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。只要管理得当,完全可以做到既热闹又安全。
咱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,不能因为一些所谓的“现代化”就丢掉了根本。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,总有它的道理。
与其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“鞭炮的危害”,不如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过年的热闹气氛,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“禁改限”的初衷是好的,但如果执行不到位,反而会适得其反。与其搞一刀切,不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,让老百姓过个舒心年。
现在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过去的年味,这说明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依然很重要。与其一味地禁止,不如想办法让它更好地传承下去。
鞭炮声声辞旧岁,这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。与其让它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,不如让它继续点亮我们的节日,温暖我们的生活。
难道,我们真的要眼睁睁地看着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吗?
Powered by mztv大小单双app下载软件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